“这批粮食若是再运回去,恐怕要赔啊!不管了,官府卖十五两,我就卖十四两,除去运输成本,还能赚钱。”
“要不再看看?说不定粮价还会涨回去。”
“看个屁啊,你没看到朝廷运来那么多粮食吗?很快扬州就不缺粮了,现在卖至少还能赚钱,再不卖,老子连回本都困难!”
原本粮商们还在观望,但随着第一个外地粮商以十四两银子一石的价格售卖粮食后,其他粮商也坐不住了。
现在卖出去,除去各种成本还是有的赚的,可若是不卖,粮食放在码头,每天都会有损耗,等到扬州不缺粮了,只怕要赔个倾家荡产。
“操,那姓郑的小子以十四两银子一石的价格卖粮,简直不讲商德,这不是在搅乱市场吗?快,咱们也跟着卖,咱们卖十三两!”
“你卖十三两,我就卖十两!必须尽快把这批粮食卖掉,否则今年必定要赔得血本无归。”
一开始,很多粮商还是抱着观望的态度的,甚至有聪明人觉得朝廷运进扬州城的未必就是粮食,可其他粮商疯狂卖粮,那些人也坐不住。
如果一开始大伙都不卖还好,现在有了第一个卖,其他人就被带动了,形势了趋势,再不卖就真的要赔钱了。
一时间,扬州府里的粮商开始比拼价格,你敢卖十两银子,我就敢卖九两,你敢卖九两,我就敢卖八两。
到后面,外地粮商咬咬牙,也直接贱卖了,价格一个比一个低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