崔三论把视线投向底下的一名学子,方才他提出,要在云州朔州固定米价。
“但这个定价过低,如果以这个价格把粮食运到京都去,粮商会亏死。这就导致根本没有人往京都运米。”
“城里原本储藏的米也不肯出售,黑市上米价越来越贵。如果是你们,你们会如何做?”
提出固定米价的学子,不好意思地垂下头。
他原本以为自己提出来的这个决策是万无一失的,却没想到,原来早就有前人试过了。
这么久远的事,牛锦一等人根本就没听说过。
他们在书院里虽然学过各种文书,历史上的政策,但看的都是大方面,很少聚集到实操以及粮价这种细微之处。
牛锦一目光闪闪:“打击囤积居奇,树典型,问责相关官员。”
崔三论摇了摇扇子:“当时,周太祖也是这样做的。但直到十月,米价依旧没有降下来。”
牛锦一和同伴们面面相觑。
见他们没有其他的想法,崔三论继续道:“后来是组织了十万石江淮米,运输到京都,这才缓解了危机。等到运河修好后,每年漕运高达五百万石。京都储粮丰富,粮价才大跌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