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次三番,都是如此。
其实廉颇的防守方法,和天汉二年李陵的浚稽山之战差不多——汉武帝准许李陵率领五千军队出击匈奴,在浚稽山遭遇匈奴主力,李陵孤军守山,杀敌万余,粮草耗尽、没有后援……最终全军覆没。
惜哉,李陵麾下五千步卒死战到底,矢石皆尽,长矛折断。最终汉军以车辐、短刀为兵器,血战到最后一刻。
可叹时也命也——李陵的祖父李广一辈子没有找到的匈奴主力,李陵第一次带兵远征便碰上了。
后来李陵因粮尽矢绝、救援不继而投降,后来汉武帝误信了李陵帮助单于备战的谣言,将其家族灭……真可谓悲情也。
李陵指挥的浚稽山之战,战术得当、指挥有度,面对十六倍于己的匈奴军队,战斗到最后一刻,给予匈奴大量杀伤。
虽说李陵最终悲剧性地全军覆没,但那是因为兵力确实不足,再加上没有后援所至。
细细数来,李陵的战术和现在的廉颇何其相似!或许天下名将的战法战术,就像象棋里的路数一样,棋理在上,本就相差不大。
李陵,败于兵力、后援。
而现在的廉颇呢?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