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这个时代较为经典的‘下战书、约架、摆开阵势会战’这样的套路不同——赵军的战斗风格,极为飘忽。
尤其是赵军的骑兵,动辄便是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包抄突击,总能让笨重的战车和步兵结合的秦魏韩军队猝不及防,同时也给白起的指挥和预判造成了极大的难度。
“不过,赵军也有弱点。”白起评价道:“那就是他们的攻坚能力不强!”
“纵观这一连串战斗,赵军但凡攻城拔寨,无不是借助骑兵优势——要么在野战中歼灭我军有生力量,要么就是大范围包抄、阻断粮道,进而迫使守军弃城。”
“眼前这座关隘,是赵军第一次硬碰硬地发动攻城战——我军兵力、战力都不如赵军,却能轻松守下!”
“今后,若再与赵军对战,当扬长避短也。”
众将心悦诚服:“白将军此言甚是。”
主持抗击赵国的战事以来,白起已经通过一连串精妙的指挥、以及多次力挽狂澜的经历,为自己正名了。
秦国朝野,不再将白起视为当初的那个幸臣。
而是一个真正能够指挥有方的大将!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