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主任,这把壶是清代末期的老紫泥,您看……”
袁主任接过紫砂壶,手指轻轻抚过壶身,很是满意:“这段时间让你费心了。”
“主任您说的哪里话。”
袁主任笑了笑,示意对方坐,然后说起了一个故事:“小杨啊,我们老家有个农民,种了一辈子地。有年他看到邻居家种梨树挣了钱,就想也种。可他那块地是祖辈传下来种水稻的,土质不适合种梨树。”
袁主任停下来,给杨鸣倒了杯茶,继续说道:“那农民不信邪,硬是把水稻地改成了果园。结果呢,梨树长得不好,水稻也毁了。后来好几年都没收成,最后不得不卖地还债。”
他把玩着手中的紫砂壶,意味深长地说:“有时候啊,不是什么活都能立马上手的。这把壶是好壶,就像民风公司,干了十多年工程,在咱们这边也是非常成熟的建筑公司。”
杨鸣心里一沉,却依然保持着微笑:“主任说得是。”
“年轻人要有闯劲,但也得懂得审时度势。”袁主任站起身,走到书架前,拿出一本线装古籍,“这本书,里面讲了个故事。说是有个年轻将领,看到老将军领着大军去打仗,就也想带兵打仗。他的叔父就告诉他:‘不是每个人都要去打一样的仗,要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。’”
袁主任把古籍放回书架,背对着杨鸣说:“纳市这两年要搞旅游开发,以后机会多的是。工程这种事,讲究个根基。就像这把紫砂壶,看着容易,要真正做好,没个十年八年的功夫是不行的。”
第212章不通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