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类似的事儿我也遇到过,和您说的差不多,我亲手做的一个患者。”方晓也开始八卦起来,“癌晚,患者家属没什么主见,但患者强烈要求手术。”
“本来呢,肠肿瘤切除+肠造瘘,病情已经稳定,要是不动手术的话人还能活1-2年。但患者一看病情平稳,他每天出门打麻将也没事儿,精神着呢,就磨着我要手术把造瘘口还纳回去。”
“没办法,带个粪袋总让患者感觉自己不正常,而且受歧视。”罗浩道。
方晓不断认真审视罗浩。
罗浩罗教授很年轻,但人家手术做得好,手眼通天,这都不说,连癌症患者手术后会受周围人歧视这类临床的细枝末节都知道。
方晓甚至感觉自己不是和一个年轻的教授说话,而是在和一名老主治聊天。
“是。”方晓叹了口气,“他说一身味儿,自己闻不到,可别人嫌弃着呢。要是还纳回去没事,自己还能好好打麻将;要是不行,死了也就死了。”
“后来呢。”
“我给他做了还纳手术。手术打击不小,术后2个月全身转移,人就走了。”方晓回忆道,“那是一个傍晚,我下班的时候看见患者站在防火通道里招手,当时没见有什么异样,我走过去。”
“他对我表达了感谢,说谢谢我的手术,他现在挺好的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