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这就是在偷换概念了。
法奥当初的协议是共同拥有瓦隆区的市场,都可以在那里投资。
之后奥地利或是忙着打仗,或是忙着新皇加冕,根本没在那儿投过一个子儿。
而法国前后光是政府在南尼德兰就投入了上千万法郎,民间的投资只会更多。这才买下了瓦隆区所有的大煤矿,并建起大量的炼铁厂,又修筑木轨道,将产品运往南德意志诸国销售,形成了良性循环。
当然,这也是因为约瑟夫根据后世的资料,清楚瓦隆区的煤炭储量,以及开发价值,这才敢大手笔投入。
如果把同样的信息告诉奥地利人,他们就算不投入这么多,也肯定不会啥也不做。
但现实情况就是,奥地利之前压根没在意过瓦隆区。
等他们看到法国人赚了钱,再想去投资的时候,却发现所有有价值的产业都已经被法国人投完了。
其实,瓦隆区的税收还是归奥地利的,毕竟那里名义上仍是奥地利的领土。
所以,他们获得的税金随着瓦隆区的开发,还是有较大涨幅的。不过比起煤、铁公司的高额利润,奥地利对这点儿税金就看不上眼了。
莱茵菲尔斯伯爵下意识地点头: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