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有《诗》各流派,刘荣说不上喜欢,但也认可其存在的价值。
但显而易见的是:刘荣不可能一刀一刀,把儒家各分支、流派中,自己不喜欢的部分剔除,只留下自己喜欢的部分。
所以,刘荣只能将儒家看做一个大的整体,并做出尽可能客观的评价和评估,再按照评估来决定其未来发展走向。
总得来讲,对于儒家在先进汉家所能做出的贡献,刘荣还是相当认可的。
尤其是儒家‘有教无类’的倡导,使得贵族阶级对知识的垄断被打破,是刘荣非常赞同且认可的事。
再有,则是儒家的教化之能,也同样是刘荣重点关注,并极为欣赏的特质。
但如何将这些优势利用好——如何将这些客观存在的优势,转化为看得见、摸得着,也说得着的,具体的功绩,这就需要儒家自己好好思考了。
刘荣当然也能给出一定的指导,通过暗示,来给儒家指明方向。
但本心上,刘荣还是希望儒家能自己想明白,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。
原因也很简单:自己想通,并主动去做的事,和被人提醒,再被动去做的事,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画风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