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是那一次,换成了太子刘启,与梁王刘揖之争。
时慎夫人得宠,慎夫人所生皇四子刘揖,更独得太宗皇帝宠爱。
同样的"肖父""类己"等评价,外加一个梁王太傅贾谊,依旧是引得朝堂内外惊觉;
入宫朝见,以劝谏太宗皇帝:储君已立,陛下不该通过这样的方式,来让幼子生出不该有的念头。
甚至还有人,拿出太祖高皇帝年间那次事件,来隐晦的提醒太宗皇帝:废长立幼,万万行不通!
非但行不通,反而还会为那幼子的母亲,招来不必要的灾祸。
戚夫人前车之鉴,还请陛下,好自斟酌啊……
同样的道理――但凡太宗皇帝没这个心思,便必定会当即脱帽谢罪,口称:一时失言,实在不该。
但太宗皇帝当时的反应,却是让整个朝堂内外,都大跌眼镜。
――太宗皇帝说,慎夫人出身寒微,历经艰辛,艰难得诞皇嗣,朕不忍稍苛待也。
还是那句话:这个理由的内容,根本就不重要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