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有甚者,在此基础上,还要本能的囤积一批粮食在手中,美其名曰:以备不时之需。
这‘以备不时之需’的规格,大抵是以彻侯封国的食邑,乘以二十个基数。
比如一位食邑千户的侯爵,会储存大约两万石左右的粮食,来作为整个家族的最后储蓄;
五千户食邑的侯爵,则是除了储存三到五万石粮食外,还会从少府内帑买来一张‘随时可以取走五万石粮食’的储蓄单。
诸如此类。
在天下人只以粟为主粮的过去,这,便是汉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。
所以刘荣曾想:有了麦,一切,似乎都可以变得不一样。
——吃粟能吃六成饱的人,补种一茬宿麦,怎么也能吃饱肚子,甚至还能余下些粮食了;
原本只够天下人‘人均八成饱’的粟,有了几乎同等产量的宿麦作为补充,将使得汉室的粮食供需关系,从过去的‘稍有供不应求’,直接扭转为供不应求!
供需关系的转变,将让粮价大幅降低,底层民众生活成本大幅下降!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