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这种间歇性不见面税赋,以提醒天下人‘减免是情分,不减免是本分’的作法,刘荣还是比较认可的。
因为刘荣清楚地知道:对于底层民众而言,什么是法定义务,真的很难让他们自己去判断。
或者应该说,任何法定义务,在连续三到五年的时间里,因某某特殊原因而连续没有得到落实后,这三到五年当中的常态,就会成为民众认知中的‘新法定义务’。
就好比这税、赋;
每隔个十年八年,不减免税赋,恢复农税十五取一、口赋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的法定税率,老百姓才能反复回想起来:哦~
对了;
这才是正常的税、赋比率来着。
可若是连续十五、二十年,乃至连续三十年,都维持农税减半、口赋取三分之一?
那这三十年时间,很可能让新一代农民、百姓,从记事儿的年纪开始,就形成‘农税就该三十取一,口赋就该每人每年四十钱’的刻板印象。
如此一来,等什么时候,长安朝堂出于客观需要,而恢复法定税率,就必然会引发他们的强烈不满。
——农税十五取一?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