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有先知般的孤独感一直萦绕他身上,让他潜意识里对亲情有着强烈的渴望,可是权力巨大的诱惑又让他轻易便做出选择,有时也对自己产生了陌生感。
第202章、前路
年幼身体的局限一直是他皇权的缺陷,他也一度这样认为。但当大胜建奴带来了天下归心后,他突然意识到,即便他是成年,这破烂的天下也不是他所能完全掌控。
道统才是皇权的边界,一旦皇权触碰到道统,袁可立的殉道只是警醒,继续深入就必然是腥风血雨和天崩地陷,甚至朱慈炅也要陷入类似鞑清“剃发易服”引起的风暴,而他是汉人皇帝,他不可能自我阉割,伤害自家千年文脉。
“君使臣以礼,臣事君以忠。”
“邦无道,则可卷而怀之。”
这就是儒家经典对君臣关系的定义,袁可立所说“君弃道统如弃履,则天下人皆可弃君。”的威胁,已经被他用生命诠释。
朱慈炅知道改革很难,但第一次生出浓浓的无力感,让他对历代变法者都无形中产生敬意。
天启帝曾经面临的困局,改头换面重新枷锁住了朱慈炅。但朱慈炅牢牢掌控了帝国的军权,他比天启帝更强大,更关键的是,他走出了紫禁城。
朱慈炅的自信虽然受到了巨大的挫折,他对前路产生了迷茫。但以他的见识和认知,他知道,这中间一定有条路,就像天启爸爸帝王术的平衡之道,或者儒家所推崇的中庸之道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