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荆州物价大体回落到乱世前的较高水平,如一斗盐兑五斗多的粮,折算成钱为一百钱,一石盐为一贯钱。而依照正常的比例,盐:粮在1:5,一石盐为八百钱。
张虞沉吟了下,问道:“赋税折钱既可行,朕欲在中国推广,不知杜卿以为如何?”
“不妥!”
杜畿沉吟少许,说道:“赋税折钱虽便利于官府收取赋税,但边疆州郡常粮贵而钱贱。而陛下悉以五铢钱为度支,调配于军费时,则会因粮价不同而军费折算不同。故赋税折钱虽利于百姓,但却不利朝廷与边民。”
赋税折钱与大明推行的一条鞭法无区别,仅是大明用银子为货币,而今用五铢钱为货币。杜畿所说推行赋税折钱的弊政,与大明推行一条鞭法后出现的弊政几乎一样。
国家用赋税折钱有利于货币充足的地区,且粮价稳定的地方。而放在边疆地区,赋税折钱法恐会不利于当地百姓。毕竟二地的粮价不一样,低粮价地区收取的钱,花在高粮价的边境,朝廷手上的货币就会出现贬值。
如历史上,大明执行一条鞭法时,南方多银,北方少银。北方百姓为了缴纳赋税,便会出现钱荒,大户向百姓提供兑银服务,趁机以低价收购粮草,从而达到收割目的。
而在政府层面,朝廷在低粮价的东南地区收到银赋,在高粮价的动荡地区如辽东,需要花费数倍于东南粮价的银子才能买到粮谷,辽东地区甚至会出现银贱而粮贵的现象。
如以一贯为赋税,在荆州能买到五石米。换到凉州地区,可能就是四石米,其中货币贬值了20%,这对朝廷而言,若想换购同等粮草,需要支付一千二百钱才能在凉州地区买到五石米。若是动荡年间,一贯钱贬值50%,或是100%都不足为奇。
因此,杜畿指出了张虞试图推行的赋税货币化最大的问题,即物价在不同区域会有浮动。
当然了,如果张虞强行推行赋税货币化的话,会比大明更有优势。因为大明缺少法定货币,银子分布又极度不均衡,不像有两汉四百年发售多达数百亿的五铢钱为法定货币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