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学术之争,那就只有你死我活,甚至不惜销毁对家学派的经典,打压通过学习对家的经典而踏上仕途的官员,再将对家学派的经典全部打为“左道”。
最终的结果,要么融入本派,要么彻底消失。
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墨家,战国之时非儒即墨的二龙相争之局面,但在墨家被儒家击败后,直接被儒家打上了“奇技淫巧”和“旁门左道”的标签,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上。
至于史官?
史笔掌握在儒家手中,最终解释权也在他们手里,孔子杀少正卯,哪怕史官秉笔直书又待如何?
所以杨赐希望太子能够出面,稍稍护佑今文学派一二。
自从汝南袁氏下去见了他们的老祖宗袁安后,今文学派也彻底消停了下来。
也许是被汝南袁氏的夷三族所震慑,也许是即便心有余但力也不足,今文学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虚弱。
本就是走上层士人路线的今文学派,在与郑玄能够较量一二的何休病逝,袁隗被杀,他这个太尉病重,而刘陶、刘宽又不愿意与古文学派斗的情况下,自然是没有力量再反抗了。
刘辩握着杨赐苍老干枯的手,轻轻拍了拍,道:“孤会看在老太尉的情面上,护持一二,但他们还是要自救的,孤的护持只能给他们提供一个机会。”
杨赐不想今文学派覆灭,固然是有私心,但更多还是为他这个太子着想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