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71章好学生巴列维(第一更,求订阅)
从领土面积上来说,伊朗至少需要修建20000公里的铁路,才能满足其出行以及货运需求,这可是几十亿美元的大生意。而且在铁路修通之后,其他领域也会带来极其丰厚的回报。
在收到邀请之后,李毅安就打起了伊朗的主意,没办法,谁让伊朗有钱呢?
尽管伊朗的“石油国有化运动”失败了,但是为了安抚伊朗,伊朗的仍然获得了石油公司50%的利润,也正是这个利润支撑着巴列维可以开展他的“白色歌名”,进行经济、社会、教育以及政治等方方面面的改革。
不得说,这也是巴列维最悲剧的地方,如果他像沙特王室那样,把石油利润用于国王的买买买以及对保守力量的收买,而不是什么建学校、工厂之类的事情上,没准也不会倒台。
当然,这只是吐糟罢了,但是李毅安很清楚,这里蕴藏着的市场之大。
铁路就是其中之一,当然,也是南洋资本进军伊朗的敲门砖。
“陛下,您和我想到一起了,伊朗想要发展,就必须要解决农村问题,伊朗的农村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严重,你可能不知道,在伊朗农村,地主对土地的垄断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:拥有2000个村庄的封建大地主家族就有27个,全国398万户农户里仅有190万户占有土地,而剩下200万户全是佃户。而即使拥有土地的190万户农户里,占有土地小于1公顷的农民占所有拥有土地农民的1/4。”
作为一个受过现代教育的国王,巴列维提到农村的问题时,神情显得非常严峻,甚至有些激动。
“那些人说白了更像中世纪的的封建主,在大多数时候,甚至就连我任命到农村的官员也常被地主们撵出来,严重的甚至被暗杀。在那里,国王进不去,农民出不来,有地的勉强维持度日,没有地的佃户则永无出头之日,因为人身关系都在地主那里……”
看着巴列维那副激动的模样,李毅安的心里更多的是感激,这家伙所谓的“白色歌名”就是从农村的土地改革开始的,当然也是在那里翻车的,事实上,最后推翻他统治的就是那些农民——失地进城的农民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