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另外,我赵国虽然荒地很多,但是好开垦的土地已经开垦的差不多了,剩下的大部分都是不好开垦的土地,要么地势太高,要么地势太低。河水下游水网密布,很多都是沼泽地,还有就是靠海的盐碱地,开发起来难度极大,成本太高。”
蔺相如无奈的说道。
赵国赋税虽然没有秦国重,但是也不轻,实行的是十税一,另外加上口赋,百姓的负担还是比较大的,抗风险能力也低,一年没有收成全家就要饿死,没有人敢冒险。
这还是不算乡绅剥削的情况,如果有乡绅剥削,百姓过的就更惨了,或者只能搬家,所谓的苛政勐于虎便是如此。
赵括放下文桉,端起茶水喝了一口,片刻之后,说道:“既然主要是租税问题,那就新开垦的农田三年之内不交租税,第四年到第五年交半税。五年之后恢复正常的租税。至于海边的盐碱地,本王会下令由燕国的俘虏进行开垦。其余地方,可以依靠以工代赈来兴修水利。”
“这是个好办法。”蔺相如眼前一亮。
取消前三年租税,农民就不用担心入不敷出的问题,可以放心的开垦荒地,第四年和第五年也只是收半税,又能增加农民的抗风险能力。
而且有了水利之后,很多不适合种地的地方也会适合种地。
说到租税,赵括不由想起了赵国的税收制度——按亩收税。
这个制度还要从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说起,这个制度改变了之前的公田制,改为按亩征收赋税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