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一个前店后坊的所在,即前院卖书,后院制书。高武仔细看了看,微微有些失望,书的种类不是很多。
他随手拿起离他最近的一本,却是本名为《农事辑录》的书籍。
高武仔细看了看,觉得颇有用处,遂问道:「敢问肆主,此书作价几何?」
肆主是个老头,脸上有伤疤,也只有一只手,另一边的衣袖空空荡荡,他先打量了一下高武,见他头上的进贤冠展矮小,冠耳又非常大,几乎包住了耳朵,与中原型制有些不一样,遂问道:「君从何处来?」
「高句丽。」高武抬起头,尽量用平稳的语气说道。
老头一听,脸色就有了变化,道:「陈留杂绢三匹,或给一千开平通宝。」
高武心中暗喜,不贵!
不过他已经知道中朝书价降了,于是便讨价还价道:「可能便宜些?我还会买其他书。」
老头不耐烦道:「这还不便宜?你看这书多厚?用的纸多好?若三十年前,此书用藤纸,抄写、校对、装订下来,得要数月,作价十匹绢亦是等闲,还不一定有得卖。」
以前书籍不怎么流通,抄书匠少之又少,盖因读书识字的士人不一定愿意干这活,即便抄书也是为了自己收藏,很少到市面上流通,书籍价格贵得吓人。
当然,与其说书贵,不如说被垄断的知识昂贵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