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们总说寒门学子多么穷,要自己躬耕之类,但他掌握的知识已然是一笔庞大的财富,只不过不太好变现罢了。
而今有了雕版印刷,民间实际上仍然是印刷、抄书并行,书籍价格固然骤降,但仍然是平民百姓难以企及的。
书籍如此,掌握书籍知识的人只会更贵,这便是教育普及的难处之一。
高武自然知道书籍的宝贵,贵一点是正常的,不过关系到钱,仍然说道:「五百钱行不行?」
这老头脾气似乎也不怎么好,直接冷声道:「买不起就不要买。高句丽那等穷乡僻壤,茹毛饮血之辈,也要读书?」
高武脸上血气上涌,道:「高句丽乃海东大国,人食五谷,户口百万,杖翁莫不是过于看轻我辈了?」
「户口百万?」老头哈哈大笑:「十万人顶天了,还种五谷,那么冷的地方能种地?」
见他那样子,高武突然就懒得解释了。
他遇到的中原士人或许礼数很足、很客气,但不经意间的言行总是暴露他们对高句丽的无知,几乎把他们当野人对待。
前阵子与鸿胪寺丞荀序对坐畅谈,席间他提到高句丽富户家有四根楹柱的谷仓储存粮食,荀序就觉得他在大言,并说《三国志》中记载高句丽无良田,百姓不足以实口腹,故习俗尚节食。
高武听得很生气,只能勉力解释说有时候种下粮食,天降寒霜,确实会歉收,谷物不足以果腹,但他们一般还放牧牛羊、养猪,而且国中山川纵横,渔获极其丰富,每天秋收后只要有闲,都会渔猎,制作鱼干、肉脯、肉酱,以备过冬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