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震凭借自己对古籍的了解,初步判断这可能是个珍贵版本。
《天工开物》初版于明崇祯十年(1637年),也就是“涂本”,是由宋应星的同学涂绍煃资助刊印,采用江西竹纸印刷,外形典雅坚固。
但因历经战乱,流传数量稀少,眼前这本显然不是涂本。
还有清代早期书商杨素卿刊刻的“杨本”,为节约成本用福建低劣竹纸印刷,还去除原书鄙视蛮夷的内容、添加行业发财秘诀,传播性不强,留存数量也少,从纸张和内容严谨性看,也不像杨本。
民国时期收藏家陶湘刊印的“陶本”,以日本菅生堂版本为底本,重新翻画插图、调整章节体例、修改错别字,可手中这本书的插图明显保留着古朴的风格,并非重新绘制,所以也不符合陶本特征。
这个笺注本很有可能是某个民间学者或藏书家,依据初版涂本进行笺注后私下刊印的版本。
这种带有个人见解笺注的版本,往往融入了注者独特的思考与研究成果,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。
在古籍市场中,普通的《天工开物》现代重印本价格亲民,售价多在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。
而像这种带有笺注且年代久远的古本,若是流入拍卖市场,保守估计起拍价至少在数十万元。
一旦遇到对古籍版本学有深入研究、热衷收藏珍稀古籍的藏家,最终成交价突破百万元也并非不可能。
地板之下藏书可不少,张震激动的额头上见汗,双眼放光,小心翼翼地一一拿起书籍开始鉴定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