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是与之对应的,是后来,晁错露出自己‘儒生’的马甲下,是‘法家拂士’的真实身份后,儒家上下不说是如丧考批,也起码是骂晁错骂的很难听。
从这件往事,其实就不难看出:如今汉家对于儒家,其实没有太大的恶意。
——北平侯张苍,治的是儒家六经之一的《春秋》,正儿八经的荀子门徒,那不也做了汉相?
更别说贾谊贾长沙,更是名正言顺的成为了《春秋》博士,以儒生身份垂名青史。
事实上,除了太祖高皇帝本人,从个人情感上有些许厌弃儒家,后来的历代先皇,对儒家其实态度都比较温和。
个人情感上,或有远近亲疏,但原则上并不完全厌恶。
反观法家,却是被一句‘助秦残民’的官方政治定性,而从根本上,失去了跻身汉家政坛的可能。
从晁错宁愿扯一层儒皮,也不主动暴露自己法家士子的身份,也不难看出:儒、法两家在如今汉室,处境绝非同病相怜。
法家的处境——至少在晁错之前,法家在汉室政坛的处境,可比被放养的儒家恶劣许多。
说到眼下,其实也没有改善太多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